剛剛結束的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確定了“一元統領、五維支撐、七大任務”的“157”總體發展思路。全會提出,要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強力推進軌道交通加速成網計劃,推動地鐵、市域大鐵、有軌電車等多網多制式融合,建設軌道交通大都市區。
昨日上午,一輛列車在雙流(微博)上空“飛”了起來。這是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第一條新能源“空鐵”試驗線在此亮相,首列新能源懸掛式空中列車成功掛線。我國成為繼德國、日本之后第3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無廢氣排放節能環保
“新能源‘空鐵’將不再依靠高壓電網來牽引。”新能源“空鐵”總設計師、中科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翟婉明表示,采用鋰電池驅動的新能源“空鐵”無廢氣排放,無高壓輸變電設備,節能環保、占地少、適應性強。
新能源“空鐵”是以鋰電池動力包為牽引動力的空中懸掛式軌道列車,是一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現代交通系統。該系統通過采用新能源與現代軌道交通的概念疊加,成為世界首創并適合中國國情的全新現代城鄉交通制式,堪稱中國公共交通4.0。
此次亮相的試驗線位于雙流的中唐空鐵產業園。該項目由中唐空鐵集團發起研發并投資。由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聯合中國中車、中國中鐵、攀枝花(微博)鋼鐵公司等7家大型國企協同研制,組建成新能源“空鐵”產、學、研一體化協同項目平臺。
試驗線全長1.2公里
新能源“空鐵”項目擁有14項專利和38項專有技術,在國際上率先完成空中懸掛式軌道列車譜系化關鍵技術和系列車型研制,最先跨入中國空鐵制造領域。
根據此前的規劃,這條試驗線全長1.2公里,涵蓋緩坡、彎道、車站、充電站等多種路況和設施,滿足整個系統試驗所需。試驗線建設還沒有完全竣工,但已經可以看到300米左右的軌道雛形。
這次試驗的新能源懸掛式“空鐵”車頭選擇了“萌”路線,設計的靈感運用了國寶大熊貓。
新能源“空鐵”將在國內形成一個現代化的產業集群,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作出貢獻。經初步估算,新能源“空鐵”每投資1億元線路可帶動2.6億元GDP,并為相關產業鏈新增大量就業崗位。
成都商報記者 雷浩然 攝影記者 王效
新能源“空鐵”6大優勢
綠色環保低噪音
采用鋰電池驅動,無廢氣排放,無高壓輸變電設備;車輪采用橡膠包裹,運行噪音極低,對運營周邊環境基本無污染。
占地少適應性強
通過堅固輕巧的立柱將軌道梁架設于空中,占地面積少,拆遷量小。線路最大坡度10%、最小轉彎半徑30m,地形適應能力強。
投資少工期短
每公里建設成本僅為地鐵的1/6~1/8,采用模塊化制造、流程化組裝,施工簡便,建設周期短,全部工程一年內便可投入運行。
運能適中快捷準時
列車最高時速60公里,編組靈活,最大運能可達每小時2萬人次。列車運行不堵塞、不受天氣影響。
運營安全性高
車輛走行機構始終封閉于箱形軌道梁內部,不會脫軌;列車在空中運行,也不會與其他物體相碰撞,充分保障了系統的運營安全。
美觀舒適融于自然
新能源空鐵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元素,對列車外觀、軌道涂裝、車站建筑進行個性化設計,與自然交相輝映,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