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用電如何更劃算?公共機構能效領跑單位嘗到了甜頭——
一些公共機構已嘗到巧用新能源的甜頭,記者日前走進兩家公共機構,探訪能效領跑者為節能做“減法”的妙招。□劉惠鑫本報記者袁婧 鐘振宇
利用能源做“加法”
夏用太陽能冬用空氣能
記者走進樂山市精神衛生中心,門診部一樓大廳的電子屏幕上,“能耗數據公示”表格引人注目——門診綜合樓透視室、門診綜合樓急救科……每棟大樓、每個科室的累計能耗數據一目了然。
“公示的目的是督促大家節能,降低能耗還要從源頭抓起。”跟隨該中心總務
科科長翟華德,記者來到中心住院大樓的9樓頂層,只見一排排太陽能真空管面朝同一方向排列,共計1600支。“全靠這些太陽能設備,現在中心24小時供應熱水不成問題。過去熱水供應全靠鍋爐,不僅能耗大,還只能限時供應。”
李萍是該中心的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員,她算了一筆賬——以10噸天然氣鍋爐為例,1噸天然氣鍋爐每小時消耗80立方米天然氣,1立方米天然氣按3元計算,一天供應3小時熱水就要花費7200元。“有效利用太陽能,既控成本也節能。”
翟華德坦言,太陽能設備一次性投入較大,但效果也好,尤其在夏季。那四川陰冷潮濕的冬天怎么辦?翟華德指向頂樓的另一側,記者看到三個約半人高的機組。“這是空氣能熱泵熱水機。只要設定好熱水溫度,系統優先依靠太陽能供熱,若太陽能供熱不足,則由空氣源熱泵熱水機補充供熱。”
從空氣中吸收熱能,將常溫低壓氣體通過壓縮機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再通過冷凝器釋放熱量制取熱水,這便是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的工作原理。6月15日,記者在四川師范大學獅子山校區博學苑四幢一側,也看到了被圍欄圈住的空氣源熱泵熱水機。通過地下管網連接,學生在宿舍就能用上熱水。“早中晚都能用到熱水,很方便。”川師大研究生董亞嬌現場演示,將校園IC卡插入宿舍洗手間的IC卡一體節能水控器上,熱水就從噴頭上噴灑而出。
據川師大節能辦公室副主任蒲利華介紹,目前,空氣能這一環保能源利用方式已廣泛應用于省內多所高校。
消耗能源做“減法”
實施公共機構節能技改
談起新能源利用,翟華德說起曾經鬧過的笑話,“當時想著要把機器保護好,我們把三臺空氣能熱泵熱水機安裝在室內,誰知每次走進熱水機室都冷得發抖”。原來空氣能熱泵熱水機的原理是吸收空氣中的熱量,放置在室外,才能發揮效用。“利用新能源,技術得跟上。”這已成為公共機構能效領跑單位的共識。
“并非人眼看得到太陽,太陽能才發揮作用。”李萍說,冬季自來水管的水溫大概在五六攝氏度,但在太陽能裝置的作用下,水溫可達到十幾攝氏度,“雖然夠不上熱水的溫度,但這幾度的提升也節約了不少能源”。每年4月至9月,樂山市精神衛生中心由太陽能提供熱水,10月至次年3月,太陽能溫度不夠,空氣能熱水系統發揮作用,最終使水溫達到55攝氏度。
“四川推廣太陽能發電供熱系統,最大難題是除了川西地區日照相對充足外,其余地區日照不足,無法實現全時供熱。”在翟華德看來,太陽能與空氣能兩種熱水系統結合,既發揮了太陽能的清潔性、可再生性及空氣源熱泵的節能性優勢,又彌補了太陽能間斷供熱的劣勢,實現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在日照偏少的四川盆地,推廣太陽能利用項目并非普遍適用,但“十二五”期間四川公共機構建設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利用項目達286個。《四川省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三五”規劃》提出,實施可再生能源推廣工程,在具備條件的公共機構實施太陽能、地源熱泵等示范項目。
一些公共機構已嘗到巧用新能源的甜頭,記者日前走進兩家公共機構,探訪能效領跑者為節能做“減法”的妙招。□劉惠鑫本報記者袁婧 鐘振宇
利用能源做“加法”
夏用太陽能冬用空氣能
記者走進樂山市精神衛生中心,門診部一樓大廳的電子屏幕上,“能耗數據公示”表格引人注目——門診綜合樓透視室、門診綜合樓急救科……每棟大樓、每個科室的累計能耗數據一目了然。
“公示的目的是督促大家節能,降低能耗還要從源頭抓起。”跟隨該中心總務
科科長翟華德,記者來到中心住院大樓的9樓頂層,只見一排排太陽能真空管面朝同一方向排列,共計1600支。“全靠這些太陽能設備,現在中心24小時供應熱水不成問題。過去熱水供應全靠鍋爐,不僅能耗大,還只能限時供應。”
李萍是該中心的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員,她算了一筆賬——以10噸天然氣鍋爐為例,1噸天然氣鍋爐每小時消耗80立方米天然氣,1立方米天然氣按3元計算,一天供應3小時熱水就要花費7200元。“有效利用太陽能,既控成本也節能。”
翟華德坦言,太陽能設備一次性投入較大,但效果也好,尤其在夏季。那四川陰冷潮濕的冬天怎么辦?翟華德指向頂樓的另一側,記者看到三個約半人高的機組。“這是空氣能熱泵熱水機。只要設定好熱水溫度,系統優先依靠太陽能供熱,若太陽能供熱不足,則由空氣源熱泵熱水機補充供熱。”
從空氣中吸收熱能,將常溫低壓氣體通過壓縮機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再通過冷凝器釋放熱量制取熱水,這便是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的工作原理。6月15日,記者在四川師范大學獅子山校區博學苑四幢一側,也看到了被圍欄圈住的空氣源熱泵熱水機。通過地下管網連接,學生在宿舍就能用上熱水。“早中晚都能用到熱水,很方便。”川師大研究生董亞嬌現場演示,將校園IC卡插入宿舍洗手間的IC卡一體節能水控器上,熱水就從噴頭上噴灑而出。
據川師大節能辦公室副主任蒲利華介紹,目前,空氣能這一環保能源利用方式已廣泛應用于省內多所高校。
消耗能源做“減法”
實施公共機構節能技改
談起新能源利用,翟華德說起曾經鬧過的笑話,“當時想著要把機器保護好,我們把三臺空氣能熱泵熱水機安裝在室內,誰知每次走進熱水機室都冷得發抖”。原來空氣能熱泵熱水機的原理是吸收空氣中的熱量,放置在室外,才能發揮效用。“利用新能源,技術得跟上。”這已成為公共機構能效領跑單位的共識。
“并非人眼看得到太陽,太陽能才發揮作用。”李萍說,冬季自來水管的水溫大概在五六攝氏度,但在太陽能裝置的作用下,水溫可達到十幾攝氏度,“雖然夠不上熱水的溫度,但這幾度的提升也節約了不少能源”。每年4月至9月,樂山市精神衛生中心由太陽能提供熱水,10月至次年3月,太陽能溫度不夠,空氣能熱水系統發揮作用,最終使水溫達到55攝氏度。
“四川推廣太陽能發電供熱系統,最大難題是除了川西地區日照相對充足外,其余地區日照不足,無法實現全時供熱。”在翟華德看來,太陽能與空氣能兩種熱水系統結合,既發揮了太陽能的清潔性、可再生性及空氣源熱泵的節能性優勢,又彌補了太陽能間斷供熱的劣勢,實現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與太陽能+空氣能熱水系統類似,成都市市級機關第一辦公區也采用了高效LED+太陽能燈具,通過太陽能電池板收集能量轉化為電能使用。曾參與多家公共機構節能技術改造的成都九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鄧勇認為,隨著“太陽能+電方式”照明技術、“太陽能+空氣能”熱水系統技術越來越成熟,利用新能源將拓展公共機構節能技改的新空間。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