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攝
川觀新聞記者 張彧希
7月28日18時,廣東河源電力2×1000MW高效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工程3號機組圓滿完成168小時試運,順利投入商業使用。
該機組配套東方鍋爐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1000MW對沖燃燒二次再熱鍋爐,機組的投運,標志著東方鍋爐在高效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鍋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鍋爐,是指鍋爐參數達到超超臨界狀態,采用二次再熱升溫方式,“這樣的鍋爐性能很高,類似汽車的渦輪增壓。”東方鍋爐相關負責人說。
試運行期間,鍋爐各項參數和污染物排放指標全部達到或優于設計值,技術、經濟和環保指標超越了目前國內已建成的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火電機組鍋爐,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劉海波 攝
河源電力項目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是河源市的“頭號”工程。項目建成后可大大緩解河源市用電供需矛盾,同時還能緩解珠三角地區用電緊張狀況。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惠州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
【延伸閱讀】
什么是超超臨界?
容易讓人理解的說法是,“超超臨界”意味著火電廠能用最少的煤發出最多的電。比如使用超超臨界機組的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他們每向外提供1度電只需燃燒274克煤。如果不是使用超超臨界技術,向外供1度電需要燃煤330克至340克。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惠州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
要理解超超臨界,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什么是“臨界”。
著名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發現,一塊磁鐵加熱后,其磁性會消失。問題來了,加熱到多少溫度時磁性才會消失?這個溫度就是磁鐵的臨界溫度。
同理,水也有自己的臨界點。比如說,不斷加熱一個密閉高壓鍋里的水,讓其內部的氣壓不斷增加,水溫不斷升高,最后會出現什么情況?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惠州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
對于這個問題,直到1869年,英國物理學家安德魯斯在皇家學會作了一個研究報告,這才解決了困惑。
安德魯斯沒有選擇水,而是選擇二氧化碳做實驗,因為二氧化碳沸點很低,零下56.55℃時就沸騰了。
他加熱密閉容器中的液態二氧化碳,結果他發現,在31℃附近時,容器內的液態二氧化碳和氣態二氧化碳,兩者之間的差別完全消失了,它變成了我們現在說的“超臨界流體”。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惠州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
于是我們說,31.04℃就是二氧化碳的臨界溫度,在這個溫度下,容器內對應的氣壓就是二氧化碳的臨界氣壓。
再來看看水的臨界溫度和臨界氣壓。
在約374℃和22.1兆帕(約等于218個大氣壓)下,水變成了超臨界流體。
我們都知道,火電站發電是通過將水加熱,變成高溫高壓水蒸氣沖擊汽輪機從而發電的。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惠州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
如果某個火電廠,它的水蒸氣壓力低于218個大氣壓,那么它的發電機組就是亞臨界機組。如果蒸氣壓超過218個大氣壓,那么就是超臨界機組。
那什么又是超超臨界呢?
其實,超超臨界并不是一種物理學上的劃分,而只是一種工業上的稱謂,僅僅是表示更高的壓力和更高的溫度。國際上,不同國家對超超臨界的起始溫度和壓力的定義不同。我國運行的超超臨界機組大多在600℃。
超超臨界意味著更高的蒸氣溫度和氣壓,而輸入汽輪機的蒸氣溫度和氣壓越高,效率也就越高。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惠州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
在火電站中,如果產生的蒸氣溫度越高,氣壓越大,那么相應地,輸送蒸氣的管道就能造的比較小,否則就是龐然大物。同理,汽輪機的體積也會大大減小,這能減少鋼鐵的使用量。
火電廠降低煤耗意味著減少污染,提高經濟性。所以,在火電行業內流傳著“十年磨一克”“十克煤耗,一代技術”的說法。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惠州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