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以“探索‘雙碳’路徑 風光氫儲并行”為主題,由中國改革報《能源發展》周刊、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共同舉辦的“第七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在京召開。來自國家能源局和北京、河北、內蒙古等地方政府代表,以及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以線下+線上直播方式,圍繞能源創新與變革,展開深層次探討。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廣東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步伐持續加快。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介紹,截至2021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和風電裝機、光伏發電裝機三者均占全球1/3以上,其中水電、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占全球總裝機的29%、40%和36%,分別連續17年、12年和7年穩居世界首位。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0.63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比例達45%。
今年上半年,面對疫情、供應鏈價格擾動等不利因素的挑戰,可再生能源發展持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今年1-5月,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4281萬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81%,已成為我國發電新增裝機的主體。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廣東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
在眾多能源新興技術中,氫能技術近年來實現快速發展和突破,支撐氫能產業發展成為能源變革的重要方向。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氫能分會會長魏鎖提到,我國氫能產業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目前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基本具備規模化發展能力。
同時,目前,我國風電、光伏和氫能等清潔能源發展正不斷提速。易躍春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將達到約20%,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將達約10億噸標準煤,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將達到約3.3萬億千瓦時。他預計,“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將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實現翻倍。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廣東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
在這一過程中,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作用將逐漸凸顯。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表示,當前能源科技創新進入持續高度活躍期,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智慧能源等一大批新興能源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為全球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推動能源產業從資源、資本主導向技術主導轉變,對能源地緣政治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我國新能源發電技術和裝機規模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在‘雙碳’目標下,能源體系轉型發展的任務依然緊迫和艱巨。”魏鎖表示,新能源發展目前面臨著技術、資源、法規、標準以及體制機制等諸多發展中的困難和重大問題,需要有關各方以創新性戰略思維積極應對,積極主動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創新、去突破。
此文章在中國節能網轉載 廣東革普絲科技節能公司料斗節能發熱器、炮筒節能加熱圈